『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 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
這是電影《明日的記憶》中一句動人的經典對白,片中由日本演員渡邊謙飾演的廣告公司老將,在職場征戰二十多年,正當事業起飛邁向巔峰,而女兒也正準備完成終身大事,可說是多喜臨門之際,被醫師宣告罹患了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從此人生完全改觀,一切不再理所當然,在重要的女兒婚禮中弄丟了演講稿、生活起居亂了調、工作逐漸離他遠去,甚至到最後,連最愛的妻子他也認不得…
電影情節感人,而實際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是可能發生的。隨著人口老化,慢性退化性疾病盛行,失智症的人口數節節攀升,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在2012年的調查報告,台灣65歲以上老人患有輕度以上失智症者約有13萬人,佔老年人口近5%,若把極輕度失智症 及 輕微認知障礙也算入,則總共約63萬人,佔老年人口近25%,一旦罹患失智症,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可能就在真實人生中上演。
對於像失智症這類的慢性退化性疾病,預防重於治療,其中血糖的控制甚為重要。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3年刊登了一論文,該研究以兩千多位沒有失智症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追蹤其日後發生失智症的情況,然後分析各項因子、血糖高低與失智症的關聯性,結果顯示,有糖尿病的人當中,血糖濃度較高者日後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比較高[icon name=”icon-arrow-right”]可見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而值得注意的是,沒有糖尿病的對象中,血糖較高的人也比血糖較低的人有較高發生失智症的風險,表示不論有無糖尿病,高血糖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危險因子。
國內台北榮總、陽明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的學者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了從1997年到2007年約14萬筆資料 (其中約7萬筆為自1997年被診斷有糖尿病者,另外約7萬筆為非糖尿病者),追蹤的過程中,探討糖尿病對於日後被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在控制了許多變項後,罹患糖尿病者,日後被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起沒有罹患糖尿病者約高出76%,而罹患糖尿病越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有越高的趨勢,此研究發表在2014年2月份的 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知名期刊 阿茲海默與失智症《Alzheimer’s and Dementia》也在2014年2月探討了發炎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胰島素(體內控制血糖的一種荷爾蒙) 與 阿茲海默症,學者認為,長期的慢性發炎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關鍵,而這種發炎與許多的代謝性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發炎是很類似的,甚至在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也發現有同樣的發炎因子。
從許多研究看來,體重的控制 與 避免血糖異常 預防糖尿病是極為重要,而這必須從日常生活的飲食與運動根本著手。不想得到未來的『果』,就要避免今日種下可能的『因』,別讓今日的血糖,影響明日的記憶。
(The article photo via jepoirrier. CC BY-SA 2.0)
參考資料:
1.Paul K. Crane et al. Glucose levels and risk of dementia. N Engl J Med. 2013 Nov 7;369(19):1863-4
2.Chin-Chou Huang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PLoS One. 2014 Jan 29;9(1):e87095
3.Ferreira ST et al. Inflammation, defective insulin signaling, and neuronal dysfun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14 Feb; 10(1S):S76-S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