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標準就沒事?小心成為『瘦胖子』

  • Home
  • /
  • Blog
  • /
  • 體重標準就沒事?小心成為『瘦胖子』

January 8, 2014

平常在判斷體重是否過重或肥胖,最普遍也最方便使用的方式就是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想要健康,光看體重是不夠的,因為人的身體組成成份包括水分、脂肪、肌肉、骨頭等,而其中會對身體產生危害,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是癌症密切相關的就是『脂肪』!2013年一月份,韓國學者於 臨床內分泌學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發表了一研究,發現BMI正常但卻有較高體脂肪率(body fat percentage),得到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BMI正常且體脂率也正常者來得高

這個研究一共有五千多位男性與近七千位女性參與,測量其身高、體重、體脂肪、血壓、腰圍、計算BMI,檢驗血脂肪、血糖,然後利用統計分析的分式,找出男性正常體脂率的切點為<20.6%,26%以上為體脂肥胖,介於期間屬於體脂過重;女性正常為<33.4%,36%以上為體脂肥胖,介於期間為體脂過重。BMI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針對亞洲族群的定義,將BMI介於18.5-23之間者定義為體重正常。在BMI屬於正常的族群裡,再針對體脂率正常及超標者做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這些正常體重但體脂率卻超標的人,跟體重與體脂肪都正常的人比起來,明顯三酸甘油酯較高、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較低、空腹血糖較高、胰島素阻抗較高、腰圍較粗、四肢瘦肉組織較少、代謝症候群比例較高,也就是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體脂率高低的情形,只靠量體重、計算BMI是無法得知的!

心得:要準確地測量體脂肪需要特殊儀器,一般民眾家裡不見得具備這樣的儀器,而體重機則取得容易,測量體重也相對方便快速,加上許多民眾還不瞭解脂肪的重要性,以為減重只要把體重減下來,讓體重機上的數字變小就是成功減重邁向健康,其實這樣的觀念不盡正確。這篇研究告訴我們,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才是真正危害健康的關鍵!我們平常控制體重,除了為了外觀美麗,更重要是為了健康,避免未來的心血管疾病與癌症,因此,我們真正該減的是脂肪(肥油),而不要只拘泥於體重機上的數字,天天繞著數字打轉,心情隨著數字起伏。換句話說,體重超重固然不好,但當體重屬於正常時,也別以為就一切OK,因為可能是屬於體脂肪超標的『瘦胖子』,一樣要透過調整飲食、規律運動來改善。要『減肥』而不是只『減重』,讓自己的體重及體脂肪都控制到正常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參考資料:Kim MK et al. Normal weight obesity in Korean adults. Clin Endocrinol. 2013 Jan. doi: 10.1111/cen.12162.

(The article photo via Nordea Riga Marathon. CC License BY-NC)

  • […] 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脂肪“是影響健康的關鍵,而其中”內臟脂肪”更是罪魁禍首,這一次,我們就來看看科學的研究。知名的 美國心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在2013年9月份刊載了一研究報告,研究結果指出,內臟脂肪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

  • […] 假期過後,別忘記量量自己的體重,『計算一下BMI』,同時看看自己的腰圍是不是超標而有『代謝症候群』,如果真的變胖了,可別以為自己『胖得很健康』,下定決心,立刻行動,開始減肥;如果自己體重還在標準範圍,建議測量體脂肪,看看自己是不是屬於『瘦胖子』,因為『內臟脂肪是危害健康的真正兇手!』 […]

  • […] 暨上一篇文章提到了寒冷的天氣有助於提昇人體基礎代謝率、增加熱量消耗、減少脂肪 (因為身體為了產熱維持恆溫的自然生理反應) 之後,這次要提的是,科學家們發現了低溫引發脂肪產熱增加的重要因子:Irisin與FGF21!研究結果發表在 2014年二月份 國際期刊 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中。 […]

  •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