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您認為孩子體重OK?事實可能是…

  • Home
  • /
  • Blog
  • /
  • 爸媽們,您認為孩子體重OK?事實可能是…

May 14, 2015

小時候胖不是福,未來長大依舊容易肥胖、生病。而嬰幼兒、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的養成,家長扮演尤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如果家長的認知不足或者認知錯誤,自然也不會對孩子的行為做出正確的改變與矯正。

談到體重,爸媽們對孩子的體重問題是否有所認知(知的功夫)?認知是否正確(正確的知)?這道關卡極為重要,有了正確的知,再進一步檢視孩子的飲食與生活進而做出調整(行的功夫),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達到健康體重的目標;倘若完全沒有概念(沒有正確的知),也就很難積極去調整孩子的飲食與行為,而一旦孩子的飲食習慣與生活行為定了型,那麼可能就這麼一路成長下去了,由此可見正確的 “知” 是多麼重要的第一步。

美國學者透過全國性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想瞭解父母親對自己2-5歲的孩子體重認知的情況,以及在不同年代父母親對體重的認知是否有所不同。在1988-1994年代(早期)研究了約3800位,而在2007-2012年代(近期)研究了約3100位。

結果發現:

  1. 在早期年代,體重過重的男孩中,約有97%的父母認為孩子的體重是OK的;而近期年代,體重過重的男孩中,約有95%的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體重OK。
  2. 女孩方面,早期年代,體重過重的女孩中,約88%的父母認為體重OK;而近期年代,體重過重的女孩,他們的父母約93%認為體重OK。
  3. 近期年代的小孩比早期年代的小孩體重明顯較重,但父母親的認知一樣不足。

總之,從早期到近期,兩個不同年代,小孩更重了,但父母親依舊一樣沒有正確認知到,而且比例超高

怎麼會這樣呢?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父母親常常是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較,而且是用看的,用感覺的,而不是真正測量出身高體重,然後拿數據真的去計算,再真的拿出標準的生長曲線來對照。

家長們請自己試想看看,您2-5歲的寶貝孩子,倘若沒有因病痛就醫,除了常規的健兒門診測量身高體重、打預防針、醫師諮詢之外,您有額外去測量孩子身高體重嗎(您自己量體重可能都還比較勤)?還是都在朋友親戚聚會看到其他小朋友、托兒所day care中心看到其他同學、或者聽老師保母說 “還OK”,然後就 “覺得” 孩子體重 “還好”,應該沒有胖?寶寶的健兒手冊是不是已經被您冷落一角,不再翻閱了?

跟別人比較而得到的感覺,有時跟實際的狀況是有誤差的;而 “現在多吃體重重一點沒關係啦!以後就會抽高了” 這樣的觀念也不是說全錯,但前提是要有健康的飲食行為與適當的身體活動。

另外,家長可能實際上不 “知” 體重過重或肥胖對於孩童未來的影響,沒有知,也就沒有行。這方面除了衛生單位平時的宣導之外,醫師及其他醫療人員可以利用每次健兒門診或者孩童就醫測量身高體重時,稍微注意加以提醒,尤其很多人大概就真的只有在健兒門診時才真的會去看生長曲線表。

看數據,不要憑感覺。這裡提供一個 “知” 的機會,拿出您孩子現在的身高體重(如果連身高體重都不知,那就真的沒轍了),輸入下表,自動算出BMI,再依據性別年齡對照,就知道是否過重啦!

點我輸入身高(公分)跟體重(公斤),就會自動算出你的BMI喔!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標準

(Photo via Hiroaki Protagonist. CC BY-NC 2.0)

參考資料

1. Duncan Dustin et al. Change in misperception of child’s body weight among parents of American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hood Obesity. Online ahead of print. April 30, 2015

2. Parents often misperceive their obese children as ‘about the right weight’. Science daily. May 6 2015.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