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2

HW5:「預防」不等於「治病」。健保不見得讓你更健康!

Podcast

0  comments

「預防疾病、促進健康」跟「有病才治病」是截然不同思維,背後也代表截然不同行為。有什麼不同?...

More...

  • 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是積極主動做出改變、有所作為,讓自己更健康,避免疾病發生。這是積極主動。
  • 有病才治病:是平常沒作為,等到有症狀才就醫、被診斷、吃藥、控制症狀。這是消極被動。
  • 預防勝於治療。面對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肥胖、癌症、心臟病、腦中風、失智症、退化性疾病、慢性發炎...等)更是如此。
  • 沒症狀、沒感覺不代表健康,不代表身體沒事,身體可能只是還沒嚴重到讓你有感。
  • 積極作為來預防疾病、讓自己更健康,才能避免未來罹患重大慢性疾病,耗費更多資源來治病,而且還賠上自己的生活品質。所以預防才是更節省資源的做法。
  • 但不痛不癢時,沒人想改變自己的飲食跟生活習慣,很難有理由說服自己有積極作為,這是人性。
  • 台灣健保太便宜、太方便、可近性超高,醫療機構數量多,全國醫院診所總數量超過超商,以至於可能會讓大家以為想要健康靠健保就行,乃至於忽略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跟付出,這是大錯特錯!
  • 健保制度,目標是治病,是讓大家有病治得起(能不能好是另一回事),是保障大家的就醫權利,但真正投注在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資源跟措施非常稀少。因此,以為有健保制度,自己就可以更健康,那是緣木求魚。有病靠健保都還不一定行,那麼想要健康靠促進健保當然更不行。
  • 健保的資源並不太投注在促進健康方面,上面提到,因為它是要治病,是要保障大家的就醫權利,好,讓你生病有權利就醫了(還不知道會不會好),但是想要進一步促進健康,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不是健保的目標。當然官員會說希望大家都健康,因為這樣大家沒有病,健保資源(錢)就不會被耗用,但實際上健保投注在促進健康的資源跟有效作為,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稀少,有的話可能就是要求第一線醫護人員要做好衛教、為民眾的健康把關、加強評鑑、喊喊話,其實沒有真正投注資源,這樣的結果,反而更限制醫療人員、讓醫護疲累不堪、甚至讓醫護做白工,因為真正要為自己健康負起大部分責任的,不是醫護人員,是民眾自己!
  • 別以為光靠台灣便宜大碗品質又好的健保制度,自己就會健康,這是mission impossible!
  • 能夠給自己健康的,不是健保制度,不是醫護人員,不是別人,照照鏡子你就知道,是自己!
  • 拿回自己健康的主導權吧,從吃健康、養成運動習慣、好好睡覺來做起,有需要的話,再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
  • Again,預防勝於治療,別等到生病才來後悔,千金難買早知道。


不分時地,零距離隨時收聽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您可能也有興趣...

HW4:[診間QA]少吃多動為什麼瘦不下來??

HW4:[診間QA]少吃多動為什麼瘦不下來??

HW3:[診間QA]我可不可以不吃藥?

HW3:[診間QA]我可不可以不吃藥?

HW2:補充睪固酮有助男性減肥、改善三高,提升生活品質及性功能!

HW2:補充睪固酮有助男性減肥、改善三高,提升生活品質及性功能!

HW1: 血脂 體重降這麼多!怎麼辦到?減糖/醣!

HW1: 血脂 體重降這麼多!怎麼辦到?減糖/醣!

隨時收聽吳醫師Podcast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