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因為心臟疾病造成猝死的新聞,許多朋友及媒體都很關心,我們不用因此緊張焦慮,但是還是要注意,而針對一般民眾,有幾點應該要注意的事。
一般來說突然間的猝死的原因大部分是跟心臟有關,也就是所謂心因性猝死,其中又分幾種:一種是冠狀動脈阻塞疾病,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流氧氣養分的血管,當它阻塞時造成心臟缺氧甚至心肌梗塞,進而導致心臟肌肉壞死,心臟就會跳動異常甚至停止跳動;一種是心臟肌肉肥厚心肌病變造成的心因性猝死,這通常跟基因遺傳有關;還有一種是心律不整,也就是心臟亂跳,甚至造成有致命性的心室震顫,容易導致猝死
高危險族群包括:肥胖腰圍粗、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疾病史、家族病史、吸菸喝酒、作息不正常、長期慢性壓力勞累、日夜顛倒熬夜者等。
誘發發病的因素很多:例如情緒起伏(所以平時心平氣和,不要隨便亂生氣,這樣只會傷了自己)、低溫環境、溫差大,刺激性食物飲料(大量咖啡因、酒精、甚至毒品等)、過度激烈運動、電解質不平衡等,甚至有研究顯示環境中的空氣污染本身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
預防方法:有三高的人一定要控制好三高,尤其秋冬季節天氣冷溫差大更要小心注意保暖,另外控制體重、減少體脂肪、戒菸戒酒、作息規律、不熬夜、睡好覺、適當紓解壓力、不愛生氣、避免大量刺激性食物或飲料、避免超過自己體能負荷的活動、避免空氣污染等等,都很重要。
平時定期健檢也很重要,心臟方面的檢查包括靜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肌灌注掃描、心臟電腦斷層等。但是檢查歸檢查,像心電圖這類檢查,檢查結果正常不代表真的不會出事,因為檢查時的情境,跟實際生活遭遇的狀況有差別,常常在檢查的時候不見得會抓到異常。當然如果檢查結果有異常,要應該小心。
建議平時如果發現有胸悶、心悸、喘、心跳不規則等情況,一定要進一步去檢查看看有沒有問題,但就算檢查結果沒問題,也不代表我們可以任意操勞自己的身體,畢竟世事難料、變數很多,我們是人體,不是機器,要盡量控制我們可以掌控的因素,該睡覺要睡覺,該休息要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為難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常常就在那勉強的瞬間就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