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不妨這麼做…

  • Home
  • /
  • Blog
  • /
  • 想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不妨這麼做…

June 22, 2015

美國農業部的營養政策與提倡中心 (USDA Center for Nutrition Policy and Promotion),專門提供飲食與營養的建議及相關指引的制定,針對大人們如何讓孩童養成正確的飲食與營養觀念,提出了十點建議

雖然外國人的飲食習慣、文化、體型跟我們不同,但這十個觀念頗值得家長們做參考。

開宗明義就講,家長對小孩的影響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了孩童一輩子飲食習慣塑造的關鍵角色,影響了孩子未來的健康。

十點建議如下:

  1. 以身作則(Show by example)

我們都知道要多吃蔬果,但不要只會『叫』孩子吃,要直接『吃』給孩子們看,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

  1. 一起採買(Go food shopping together)

不管是傳統市場、生鮮超市、有機市場,帶著孩子一起去採買,各種顏色、各種食物、眾多選擇,蔬菜、水果、肉、蛋、奶、五穀雜糧等,藉機教育孩子,一起討論食物從哪來、有什麼營養、我們要買什麼、家裡想吃什麼,孩子可以看、可以摸、可以聞、甚至試吃,感官體驗的教育,學習效果最好,一同參與,做中學。

  1. 創意料理(Get creative in the kitchen)

試著做出讓孩子感興趣的簡單模樣,例如星星、月亮、花、太陽、小兔子等,給予命名,孩子會更想接近食物。市面上其實也有烹調用的造型模型,孩子一有興趣,甚至會主動想要參與烹調,鼓勵孩子,發揮創意,製作他想要的食物,家長只要確認使用的食材正確健康就好。

  1. 一視同仁(Offer the same foods for everyone)

大人小孩都吃一樣的食物(指當孩子有能力咀嚼之後,新生兒總不能要求跟大人吃一樣吧),不要為了孩子準備特別的食物討好他,都吃一樣準備起來也較方便。

  1. 正確獎勵(Reward with attention, not food)

給予孩子言語上或肢體上的獎勵與回饋,例如擁抱、親吻,而不是使用甜點、零食或速食,用後者當獎勵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這些食物才是更好、更棒的選擇。另外,不要用零食來取代孩子的正餐。

  1. 餐桌文化(Focus on each other at the table)

用餐時,全家一起在餐桌上享用,關掉電視、別用手機、電話晚點接,大家聊聊輕鬆快樂的話題,製造無壓力愉悅的家庭用餐氣氛。

  1. 詢問傾聽(Listen to your child)

當孩子表達飢餓時,可給予小份量、健康的點心。不要問 “要或不要?”,而是提供健康的、不同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例如,不要這麼問 “晚餐要不要吃綠花椰菜?”,而是改問 “晚餐要吃白花椰菜或是綠花椰菜呢?”

  1. 遠離螢幕(Limit screen time)

一天的螢幕時間(電視、電腦等)不要超過兩小時,就算看電視,中場廣告時間也要起身去做其他活動,別老是盯著螢幕看。

  1. 鼓勵活動(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讓全家人一起樂在活動中,試著讓孩子參與規劃,走路、跑步、鐵馬都可以,跟孩子一起,千萬不要放孩子去玩,然後自己坐在一旁呆看或滑手機,要以身作則。當然啦,根據不同的活動,該有的裝備不可少(如安全帽),安全第一,這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1. 身教榜樣(Be a good food role model)

倘若要讓孩子吃一道新食物,自己要先吃,然後告訴孩子味道、氣味、口感如何,一次嘗試一種新的食物就好,最好在孩子飢餓的時候端上桌,比較可能會吃,需要的話,可搭配孩子平時喜歡的食物,增加他嚐鮮的意願,千萬不要說教,更不要強迫,會適得其反。

用兩句話歸納:

知行合一:家長平常大概多少知道一些健康飲食的原則,像是少吃速食啦、少喝含糖飲料啦、多吃蔬果啦、均衡不挑食…,就算不知道應該也聽過,沒聽過要瞭解其實也不難,詢問專業人員或看書或網路資訊都不難取得,困難的是,知道後自己要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別讓孩子吐槽,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共同參與:要參與孩子(一起活動、一起玩、一起吃),也讓孩子參與你(一起採買、一起規劃),一起討論,營造共同的健康飲食氛圍。

知行合一,共同參與。打造全家人正確健康的飲食文化。

(Cropped photo via USDAgov. CC BY 2.0)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